English

王梦楼书法在域外

2000-06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王益鸣 我有话说

熟悉文史者大抵对王梦楼不会陌生,我们对其评价过低或忽视,不能不说是我们知识贫乏所致。中国当代一著名书法家平生最鄙夷王梦楼书法之妩媚,及见到其真迹才自愧连王梦楼书法之侧媚功夫都无法企及。

王梦楼乃王文治之号,他生于雍正七年(1730),卒于嘉庆七年(1802)。字禹卿,江苏丹徒(今镇江)人。王文治乃清代大书法家,而且诗书文俱佳,其诗雄逸宏放,所著有《梦楼诗集》、《快雨堂题跋》传世;书名与刘墉相匹敌,清人梁有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有言:“国朝文字,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;王梦楼太守专讲风神,故有浓墨宰相,淡墨探花之目也”。刘墉便是电视剧《宰相刘罗锅》中的刘罗锅。新修订本《辞海》云:“王文治,清书法家、文学家(中略)其书源出于董其昌,兼法张即之,而得力于李邕,善以侧媚取势……。”按清代有记载之书家上万人,但《辞海》在清代只选录了书家十一人,由此可见王氏在清代书坛上地位之重要。

我在日本时,发现很多博物馆都珍藏着王梦楼真迹。如东京国立博物馆、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、冲绳县立博物馆、大分县立博物馆皆珍藏有王文治的墨宝。外山军治在《书道全集·中国》(平凡社)称:“乾隆二十年(1755)随遣为琉球国册封使全魁赴琉球,其时仅二十六岁,然琉球人视其书为家宝而予以珍视”云云,淹留时间共计二百二十九日。

限于篇幅,只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的王梦楼精品《渡海吟》部分钞录出来:“海门一扬帆,浩荡不能止。地维天轴乍低昂,老鱼屈强潜虬起。元气顷刻风雨惊,天外罔两阴阳争。眼中谁辨路遐迩?耳边但听击雹轰雷声。羲和腾御于扶桑之波,顾兔委照于昆仑之汇。大千世界,若乘空一发,中原定安在?人间始信有洪流(中略)赤鳞白鸟前后而导送,天神欲降心徘徊,忽将暗惨变瑶碧。黑水之沟深且墨,浑沌如游邃古初。元黄不辨乾坤色,那须燃犀更照耀。

飒飒阴风战毛骨,方知中外有分疆(中略)问君东去将何如?邹衍曾谈九州远,文成又道三山近。雄心恨不捕蛟鼋,野性惟堪侣螺蜃。持长竿,散蓬鬓。燕昭汉武非仙才,支机唯就君平问。”

王梦楼在《渡海吟》中,既表达了“海门一扬帆,浩荡不能止”、“雄心恨不捕蛟鼋 等雄杰瑰异的气质,然而更多的是描绘了琉球之行的危险和大海的奇异景象。姚鼐曾谈及王氏琉球之行,可作参考:“丹徒王禹卿先生,少则以诗称于丹徒,长入京师。负气好奇,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。乾隆二十一年翰林院侍读全魁使琉球,邀先生同渡海,即欣然往。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,不听。入海覆其舟,幸得救不死,乃益自喜曰:此天所以成吾诗也。为之益多且奇,今集中名《海天游草》者是也。”

另外,我还发现王梦楼另一幅真迹。它不但风神气运俱佳,且因与日本有关,故弥足珍贵。内容为钞录王维《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》及王梦楼所题跋文,为便于研究欣赏,特将全文录出:“积水不可极,安知沧海东!九州何处远,万里若乘空。向国惟看日,归帆但信风。鳌身映天黑,鱼眼射波红。乡树扶桑外,主人孤岛中。别离方异域,音信若为通。(以上是《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》,以下是王梦楼所题跋文)扶桑,日所出处,树叶知桑而同根相依,故名扶桑。倭国近之,因其与天朝隔远,故曰孤岛。主人即晁监,彼归国便是主人,送君此去,即为异域。清和月朔之写,梦楼王文治。”

此为唐朝王维赠送日本人晁衡的诗,晁衡任秘书监,因此称晁监。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。通过研究此真迹,可以重新发现中日关系史上为人忽视的佳话。王维和阿倍仲麻吕是至交,两人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章。作为册封使从客,王梦楼诣琉球,受到各方热情款待。虽那时琉球尚不属于日本,但他无疑在那里和许多日本人过从甚密,其书法作品为日本友人喜爱,于是不少佳作被带到日本。时隔千年之久,同为高官的王维和王梦楼都和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,日本对王梦楼仍然是令人感到亲切的对象。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王梦楼当初兴致勃勃地抄录此诗的原因了。外山军治还说:“琉球人视其书为家宝而予以珍视,而其‘曾经沧海’四字印文,亦寄托了年少时渡大海的美好回忆。”李调元《雨村诗话》亦云:“乾隆二十一年(成行时间)丙子,大司马周文恭公同侍读全穆斋魁率奉命册封琉球,舟至姑米山,薄暮,台飓大作,舟触礁,几沉,舟中皆呼爹娘”云云。所以,王梦楼琉球之行所经历的危险,殆无疑义。即使回国辞官后,仍然关心琉球。《十朝诗乘》曰:“王梦楼太守早岁尝从全斗南侍讲(原文如此,非侍读)使琉球(中略)梦楼有《竹枝诗》云云,又《留别》云云。后梦楼客扬州,遇琉球谢恩使马宣哲、郑秉哲留饮舟中话旧,复有诗云云。”

由此可以认为王梦楼如同历史上诸多人物一样,为了文化交流甘冒生命危险。这种精神的确值得敬仰。熟悉文史者大抵对王梦楼不会陌生,我们对其评价过低或忽视,不能不说是我们知识贫乏所致。中国当代一著名书法家平生最鄙夷王梦楼书法之妩媚,及见到其真迹才自愧连王梦楼书法之侧媚功夫都无法企及。

王梦楼乃王文治之号,他生于雍正七年(1730),卒于嘉庆七年(1802)。字禹卿,江苏丹徒(今镇江)人。王文治乃清代大书法家,而且诗书文俱佳,其诗雄逸宏放,所著有《梦楼诗集》、《快雨堂题跋》传世;书名与刘墉相匹敌,清人梁有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有言:“国朝文字,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;王梦楼太守专讲风神,故有浓墨宰相,淡墨探花之目也”。刘墉便是电视剧《宰相刘罗锅》中的刘罗锅。新修订本《辞海》云:“王文治,清书法家、文学家(中略)其书源出于董其昌,兼法张即之,而得力于李邕,善以侧媚取势……。”按清代有记载之书家上万人,但《辞海》在清代只选录了书家十一人,由此可见王氏在清代书坛上地位之重要。

我在日本时,发现很多博物馆都珍藏着王梦楼真迹。如东京国立博物馆、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、冲绳县立博物馆、大分县立博物馆皆珍藏有王文治的墨宝。外山军治在《书道全集·中国》(平凡社)称:“乾隆二十年(1755)随遣为琉球国册封使全魁赴琉球,其时仅二十六岁,然琉球人视其书为家宝而予以珍视”云云,淹留时间共计二百二十九日。

限于篇幅,只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的王梦楼精品《渡海吟》部分钞录出来:“海门一扬帆,浩荡不能止。地维天轴乍低昂,老鱼屈强潜虬起。元气顷刻风雨惊,天外罔两阴阳争。眼中谁辨路遐迩?耳边但听击雹轰雷声。羲和腾御于扶桑之波,顾兔委照于昆仑之汇。大千世界,若乘空一发,中原定安在?人间始信有洪流(中略)赤鳞白鸟前后而导送,天神欲降心徘徊,忽将暗惨变瑶碧。黑水之沟深且墨,浑沌如游邃古初。元黄不辨乾坤色,那须燃犀更照耀。

飒飒阴风战毛骨,方知中外有分疆(中略)问君东去将何如?邹衍曾谈九州远,文成又道三山近。雄心恨不捕蛟鼋,野性惟堪侣螺蜃。持长竿,散蓬鬓。燕昭汉武非仙才,支机唯就君平问。”

王梦楼在《渡海吟》中,既表达了“海门一扬帆,浩荡不能止”、“雄心恨不捕蛟鼋 等雄杰瑰异的气质,然而更多的是描绘了琉球之行的危险和大海的奇异景象。姚鼐曾谈及王氏琉球之行,可作参考:“丹徒王禹卿先生,少则以诗称于丹徒,长入京师。负气好奇,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。乾隆二十一年翰林院侍读全魁使琉球,邀先生同渡海,即欣然往。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,不听。入海覆其舟,幸得救不死,乃益自喜曰:此天所以成吾诗也。为之益多且奇,今集中名《海天游草》者是也。”

另外,我还发现王梦楼另一幅真迹。它不但风神气运俱佳,且因与日本有关,故弥足珍贵。内容为钞录王维《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》及王梦楼所题跋文,为便于研究欣赏,特将全文录出:“积水不可极,安知沧海东!九州何处远,万里若乘空。向国惟看日,归帆但信风。鳌身映天黑,鱼眼射波红。乡树扶桑外,主人孤岛中。别离方异域,音信若为通。(以上是《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》,以下是王梦楼所题跋文)扶桑,日所出处,树叶知桑而同根相依,故名扶桑。倭国近之,因其与天朝隔远,故曰孤岛。主人即晁监,彼归国便是主人,送君此去,即为异域。清和月朔之写,梦楼王文治。”

此为唐朝王维赠送日本人晁衡的诗,晁衡任秘书监,因此称晁监。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。通过研究此真迹,可以重新发现中日关系史上为人忽视的佳话。王维和阿倍仲麻吕是至交,两人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章。作为册封使从客,王梦楼诣琉球,受到各方热情款待。虽那时琉球尚不属于日本,但他无疑在那里和许多日本人过从甚密,其书法作品为日本友人喜爱,于是不少佳作被带到日本。时隔千年之久,同为高官的王维和王梦楼都和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,日本对王梦楼仍然是令人感到亲切的对象。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王梦楼当初兴致勃勃地抄录此诗的原因了。外山军治还说:“琉球人视其书为家宝而予以珍视,而其‘曾经沧海’四字印文,亦寄托了年少时渡大海的美好回忆。”李调元《雨村诗话》亦云:“乾隆二十一年(成行时间)丙子,大司马周文恭公同侍读全穆斋魁率奉命册封琉球,舟至姑米山,薄暮,台飓大作,舟触礁,几沉,舟中皆呼爹娘”云云。所以,王梦楼琉球之行所经历的危险,殆无疑义。即使回国辞官后,仍然关心琉球。《十朝诗乘》曰:“王梦楼太守早岁尝从全斗南侍讲(原文如此,非侍读)使琉球(中略)梦楼有《竹枝诗》云云,又《留别》云云。后梦楼客扬州,遇琉球谢恩使马宣哲、郑秉哲留饮舟中话旧,复有诗云云。”

由此可以认为王梦楼如同历史上诸多人物一样,为了文化交流甘冒生命危险。这种精神的确值得敬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